|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春兰 » 黑龙江 » 黑河 » 正文

第五届中国文化馆年会在成都圆满落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29  浏览次数:118
核心提示:昨日,为期两天的第五届中国文化馆年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圆满闭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





昨日,为期两天的第五届中国文化馆年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圆满闭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文化馆业界、学界和相关行业代表齐聚蓉城,共襄盛会。此次年会主要包括2个工作论坛和4个主题论坛。参会人员还前往成都市蒲江县明月村乡村文旅融合振兴发展示范点和龙泉驿区市民文化艺术学校、大面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参观交流。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赢得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的肯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李国新认为: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极具首创精神,并对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

全国首创

提升文化馆(站)服务效能正成为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课题。纵向观察,全国各地普遍经历了阵地设施建设、保障机制建设等阶段,服务效能建设正成为当下的重点任务;横向来看,与其他公共文化机构相比,文化馆(站)尽管在阵地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两方面占据优势,但职能定位不够清晰、社会角色比较模糊、服务效能也相对偏低。

要做好“提升服务效能”这篇大文章,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除了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科学制定服务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和各项保障,更需要各级文化馆(站)立足自身实际,转变传统观念、创新服务方式、丰富内容供给、提升服务效能。

今年5月,成都市文化馆借鉴其他行业的经验,在全国首次招募“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共81名,他们作为文化志愿者深度参与文化馆的艺术培训、公益讲座、数字服务、群众活动等多个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交《体验报告》,以“用户视角”提出意见建议,有效帮助文化馆改善细节、优化流程,提升了服务质量。

成都市、县两级以“超市化”供应、“菜单式”配送、“个性化”定制的方式搭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信息平台,目前,“成都文化超市”入驻商户百余家,服务产品达5000余个。文化馆还依托各类社会空间和文化场馆,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连锁店”,面对不同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嵌入街道社区、融入群众生活,实施精准服务。

“互联网+文化馆”

数字化文化馆成亮点

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互联网+文化馆”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关注热点。成都市文化馆探索数字化之路,“文化天府云”每天即时发布全市各类文化场馆、活动信息,并通过预约、直播、慕课等方式,打通线上参与通道,同时上连国家文化云、下接各区(市)县文化云,实现互联互通。APP上线一年半下载量超过45万,注册用户近30万,所有的室内活动都实现了线上预约、线下参与,线下受众也有效转化为线上粉丝,从而为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用户画像”奠定了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成都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分享的“文化e管家”项目让与会者称赞。 2017年,成都市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应用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按照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的要求,成都市充分发挥实践基地推动大数据+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以“文化e管家”平台为重点,结合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用“大数据”思维持续深化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积极创新探索,力争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领域,摸索出一条能够示范全国的“成都经验”。

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罗云川副主任点评认为:成都市“文化e管家”具有体系化、标准化和以数据为基础的多场景利用等显著特征。成都市文化馆在其中发挥了带动整个体系发展、提升基层服务效能的重要节点功能,对全国很多文化馆都具有借鉴意义。

借力“总分馆制”

破解“资源配置难”

成都市近年来以总分馆制为抓手加大资源统筹力度,促进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如武侯区的“1+1+N”模式(即1个社会运行团队、1个政府督导团队以及多个政府购买的专业化项目);龙泉驿区的“市民艺术学校总分校”模式(即区级总校为龙头、乡镇分校为支撑、村(社区)培训点为补充);锦江区的“艺术特色分馆”模式(即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国学馆”“曲艺馆”“非遗馆”等分馆);崇州市的“文化管家”模式(即吸纳社会团体和文艺骨干参与并实施统筹服务)。

去年,成都市文化馆还聚焦全民艺术普及,推出了“走近艺术”周末公益讲座,采用“讲”“演”结合的方式,嘉宾既是主讲人,又是表演者,台上台下即时互动、双向沟通。形式创新带来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从以前观众寥寥到现在网上“秒抢”。我们还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在方便群众参与的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服务成本。去年以来,成都市文化馆按照省、市要求实施延时开放,开放时间调整为早8∶30至晚9∶00,且全年无休365天开放,方便上班族、学生族参与。我们还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有针对性地安排延时阶段的培训课程和讲座内容,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以来累计新增培训班186个,新增服务人群7.1万人次,且呈进一步上升趋势。

强化问题导向

专家学者集思广益促发展

对于本届文化馆年会主题聚焦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中国文化馆协会秘书长赵保颖表示:“文化馆服务效能提升是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和要求。因此,围绕命题作文,围绕效能提升这个近年来文化馆行业面临的集体困难,我们确立了这个主题。遵循问题导向的基本思路,按照梳理业绩、交流创新、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我们设置了相关论坛,希望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痛点问题。”而对于文化馆今后的发展,赵保颖认为一方面是注重文化馆的标准化塑造,确立文化馆清晰的职能定位,让更多人了解文化馆、走进文化馆,另一方面是要强化文化馆从业人员的职业精神,推动文化馆进一步走向社会,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范围。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李国新表示:经过20多年的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完善,相关经费投入也增加了很多,但服务效能,即老百姓的获得感还亟待增强。特别是解决基层文化站点有内容、有人才等问题是重中之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是系统性问题,它关乎方方面面,需要综合治理,主要是基本保障、服务规范、完善功能、落实监管等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李国新认为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放在西部是排头兵,并且作为全国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在全国也是先进水平,为全国提供了很多优秀经验。“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文化活动的开展,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都很瞩目。比如前段时间成都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街头艺人持证上岗等都是全国首创。在文化馆效能建设方面,成都市通过互联网采集大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问题的做法也很值得推广。比如,成都的‘文化e管家’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控海量数据有针对性地解决服务效能问题,就很精准。”李国新表示。(刘涛 文/图)

原标题:成都公共文化服务亮点纷呈 赢得专家肯定第五届中国文化馆年会在蓉圆满落幕

 
 
[ 春兰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春兰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